四合院之走秦淮茹的路 第36章 韓清秋
易中海見老太太走了,臉色也不好看。秦淮茹是個有眼色的,她打圓場說:「一大爺,一大媽,我家裡東旭一個人掙錢,養活一家子四口,平時難得吃上肉。我婆婆也是肚子裡缺油水,吃的著急了些,真是對不住了。」
賈張氏也不傻,忙接過話茬,說:「是啊,是啊。我媳婦說的對啊,我們家孤兒寡母的真不容易,幸虧有東旭師傅的幫襯,否則我都不知道這年怎麼過。回頭我去給老太太道歉。」
話說到這個份上,易中海也不好意思太責怪賈張氏了,畢竟他沒兒沒女,還想讓賈東旭這個徒弟給自己養老。
他嘆了口氣說:「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這四九城裡比你們家困難的有的是。但是咱四九城的人最講究個面子了,賈家嫂子,你也一把年紀了,也得給孩子們做個榜樣。東旭,你說對不對?」
賈東旭此時也為自己母親的行為感到臉紅,但那是他娘,他也不好說什麼,只能說:「師傅你說的對,老太太可能沒吃飽,我回去讓我媳婦炒個雞蛋給老太太送過去。」
易中海點點頭,對這個徒弟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他說:「大家吃飯吧,回頭讓你師娘重新給老太太做點飯,送過去。」
徐慧真家,兩個人也做了八個菜,蔥燒海參,干燒大黃魚,炸帶魚,蘑菇雞湯,西紅柿燉牛肉,白菜豆腐,木須肉,豬肉炒芹菜。這年頭能吃上這些菜的人家,真不多。每個菜量都不大因為人少吃不完,要的就是這個排面。
兩個人一邊吃菜喝酒,一邊聊著天。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個人越聊越投機。越說越交心。溫太太讓徐慧真以後稱呼她韓姨。
原來,溫太太原名韓清秋,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康家庭里,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只是她的母親自從生了她以後,多年再沒有懷孕。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韓清秋八歲那年,他的父親娶了個二房,理由很充分,就是為韓家傳宗接代。
二姨太進門後,原本和諧的家庭氛圍,就一去不復返了。尤其是二姨太先後給韓家生了兩個兒子後,韓清秋的母親在家裡的地位就每況日下,最後在韓清秋十四歲那年抑鬱而終。
從此韓清秋就成了沒有娘的孩子,好在她也慢慢長大了。成年後的清秋身材高挑,長相清麗,自帶一身溫婉氣質。
一次偶遇,被比她大15歲的溫先生看中。當時韓家的家境每況愈下,為了豐厚的聘禮,不顧清秋的個人意願,把她嫁給溫先生做了繼室。
她心裡怨恨父親和後娘,嫁入溫家以後,她就再也沒回韓家,娘家人幾次登門,她都避而不見。從此和娘家就算是斷絕了關係。
進門就是後媽,溫家最大的孩子,只比她小四歲。可想而知,婚後的日子也是摩擦不斷,雞飛狗跳。好在老夫少妻,溫先生對她還算不錯,體諒她年輕,體諒她的委屈,總是出面壓制繼子繼女的刁難。
就這麼稀里糊塗地過著,後來她生了一個女兒,也算有個精神支柱,她平靜無波的生活泛起了層層漣漪。女兒的出生,喚起了她的生活激情,她過了幾年富家太太的逍遙日子。
怎奈,天不遂人願。女兒在十三歲的時候生病了,沒成年就病逝了。
解放後,溫先生響應號召,將大半家產捐給了國家。1953年,溫先生也去世了。臨終前,考慮到韓清秋沒有親生的孩子,把家裡住的宅子的房契留給了她,還偷偷給了她一些黃白之物,好讓她晚年沒有後顧之憂。其他產業分給他的兒子們。
後來溫家的人變賣了家產,移居海外,卻把韓清秋留在了國內。其實,韓清秋跟他們的關係也不太好,自己也不願意跟著他們遠走他鄉。
因為走的匆忙,而且是偷偷走的,溫家人只帶走了金錢。好多家具,擺件等死物都沒帶走,就留給了韓清秋。
韓清秋把值錢的東西變賣了,後院委託街道辦租出去了,收點房租,也可以維持生活。至於她娘家人,因為她現在的成分不好,也退避三舍。所以她就成了現在這種孤家寡人的狀態。
自從溫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