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 第115章大周王朝_頁2
更新:01-27 09:16 作者:朝月清風 分類:軍事小說
然摒退左右,嘆聲說道:「我能當上皇帝,靠得全是你們的擁立。
可自從登上了這個皇位,我才知道,皇帝真不是一個很理想的職業,操心的事情太多,哪有當年做節度使那般快活?不瞞你們說,自從住進這座宮裡,我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眾將都很詫異,忙問道:「皇上,究竟是什麼原因才造成了你現在這個情況?眼下咱們國家很好很強大,如果嫌皇宮不舒服,咱們可以拆了重蓋嘛!」
趙匡胤嘆了口氣說道:「這不是明擺著的嘛!皇帝寶座這麼好,誰不想上去坐一坐啊!」
眾將就是再傻,也能聽出趙匡胤話中的含義,哪還敢繼續坐下去?全部跪倒在地,對趙匡胤說道:「皇上何必如此多慮?現在咱們的政權已經穩定了,誰還會有那麼卑鄙的想法?」
趙匡胤說道:「你們這些人,都是久經考驗的好幹部,我從來就沒有懷疑過你們的忠誠。可是你們想一下,要是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硬把黃袍披在你們的身上,你們就是想拒絕,還能夠做到嗎?」
眾將等人都嚇得是汗流浹背,跪在地上對趙匡胤苦苦哀求道:「臣等愚昧,求皇上能給我們指條生路。」
趙匡胤便道:「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過。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籓,多置良田美宅、歌舞兒女。終日飲酒娛樂。既能盡享天年,又能為子孫立永遠之業!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眾將聽罷無不感激涕零,頓首拜泣道:「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第二天,以石守信、高懷德為首的這些禁軍將領們,就紛紛稱病請求罷去軍職
。趙匡胤也就順水推舟。任命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其中僅石守信一人還在名義上兼領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其餘皆罷軍職。
這是一件在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大事,被人稱之為「杯酒釋兵權」。從表面上看,趙匡胤只不過是通過和平方式從這些宿將們手中收回了兵權,似乎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但實際上,他所產生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卻遠不僅於此。
因為趙匡胤在解除了這些宿將的兵權後。緊跟著就開始大搞軍事改革,首先是廢除了殿前都點檢這一官職,並將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一分為二。這樣禁軍的軍權就分成了三份,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統領,即所謂的三衙統領。
同時成立不同於前代的樞密院,用以分三衙之權。自唐末以來,樞密院的權力是非常大的,甚至曾一度凌駕於相權之上。但趙匡胤成立的樞密院,是以文官主事,手中也僅有調兵之權,這就與三衙形成了相互制約。樞密院有權調兵。但不掌兵。而三衙雖然掌兵,但又無調兵之權。各自獨立,相互制約。誰也無法單獨作亂。
其次,實行內外相持政策。趙匡胤將全*隊分成兩半,一半屯駐京師,另一半戍守地方。京城駐軍有能力制服外地叛亂,而外地駐軍又有能力撲滅京城駐軍的兵變,使得內外軍隊互相制約,誰也不敢輕易發動叛亂。
第三,實行兵將分離制度。規定無論京城禁軍還是駐外禁軍都要實現「更戍法」,即禁軍在某地駐守一段時間後,就要變更駐守地點。京城禁軍去邊境或產糧地駐防,再由地方禁軍補入京城。
這種做法名義上是為了鍛煉禁軍吃苦耐勞的精神,但實際上是要降低士兵對將領的忠誠度。
因為在實行這種制度之後,將領們的募兵權就被剝奪了,將領們對士兵只有管理權,但沒有所有權,這就從根本上避免了士兵成為將領私人武裝的可能性。可以說,也正是這一制度,才使得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諸侯混戰的局面得以徹底終結。
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兵將分離制度雖然行之有效,但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這就是造成了一種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至於出現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現象。
統兵將領們因為兵已經不是自己所有了,所以對練兵不感興趣,而士兵們正好又得過且過,從而造成了軍隊戰鬥力的大幅下降。
兩宋是中國大統一王朝中最為羸弱的一個朝代,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並最終亡於異族之手,與這種制度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兵將分離制度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