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五百二十三章 武后的狠毒_頁2
更新:09-21 16:21 作者:素布可奈 分類:軍事小說
人,他來的目的是歙硯。
歙硯他可不敢有貪心,那可是為皇上搜集來的,正宗歙硯存世極少,能見識一下已心滿意足了。
倒是俞太尉沒明確請求,他深知雀舌山茶的稀少,能品上一壺,就是絕大滿足了。
李之打算把那把銅壺秀出來震撼一下,為即將開業的茶社闖出來名氣,不過還是先將眾人安排在酒宴上。
等一眾人安排完好,李楹才把他拉至一旁密談。
此人作為為皇帝身邊內禁親衛隊三首領,沒跟去洛陽的原因,就是被留下來看護皇宮內院的,想來洛陽那邊有消息傳來。
果然他說道:「洛陽那邊傳來密報,上陽宮與紫宸殿內,已絕少有李姓嫡系軍方勢力,唯有的數位也是太子身邊之人。聖上目前住在上陽宮,周邊一天十二個時辰里都有人在監視,包括咳嗽次數與時間間隔,都會有人第一時間傳報!」
李之說道,「這是必然的,但聖上不會毫無所知,為何任由其如此囂肆?」
「聖上一直在偽裝,每日裡一副病入膏肓模樣,斷然不會因此而驚動對方。」
「應該還有其他重要的事吧?」
「武后年中從封泰山回來以後,就屢勸聖上去封中嶽,聖上藉口病患愈重,始終在推諉。他料想武后如此積極慫恿自己,怕是有何陰謀,特來命我轉告與你,看看有無辦法一探究竟!」
封泰山是一個帝王最為浮誇的舉動,其莊嚴炫耀之盛,其宗教含義之深,遠出其他典禮之上,儀式隆重,耗費甚巨。
但為帝王對神明的最虔誠之舉,歷代明主賢君多遵行此種典禮。
其中具有神秘之義,聖靈之旨,藉此使凡世之君王與宇宙之神祇,得以相接,得以相通。
更進一步說,皇帝的封泰山,也可以表示皇帝盛德之隆,配得上尊崇上天之神。
在祭典中,皇帝以四海清平,萬民安樂,敬告上蒼,並對上蒼加佑,恭致謝忱。
武后曾記得少女之時,隨侍太宗皇帝,親見封山盛典,當年就極其喜愛,並非喜愛典禮之隆重,而是喜愛帝王之尊榮顯貴,典禮之堂皇美觀。
事實上呢,封山之行是朝廷皇族和百官一個長而緩慢的行進行列,行經村鎮、城市和原野,朝廷行政之常軌為之紊亂,沿途地方為之糜爛,實在無異於整個朝廷跋涉長征。
千千萬萬的人馬車輛,和王公貴人的侍衛興師動眾不說,沿途道路橋樑,必須事先修整堅固,使能負荷車輛的重載。
一路停宿的地方,地方官必須給王公、武將和他們的眷屬、隨員,準備飲食居室,把地方官弄得手忙腳亂,晝夜難安。
對於地方官而言,得罪了王公貴人的小吏,更該大禍臨頭了。
封泰山與祭天地不同,因為封泰山的性質極其隆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可以舉行的。
非值國家太平,物阜民豐,或開國鼎盛之祥,或拓疆克敵之慶,皇帝沒有理由舉行封泰山這種大典。
此種大典不宜輕易舉行,無須明言,婦孺也都知道。
當年太宗之父高祖陛下,乃大唐開國之君,雖經諸臣之請,仍自愧德薄功微,不敢僭越,就因為唐朝開國大都仰賴太宗的汗馬功勞。
李之問起:「陰謀或許會有,但絕不會明目張胆,欲想借聖上車馬勞頓,促疾發作才是真!」
不只是李之熟知歷史後事,高宗本就命不久矣,在泰山上做些手腳,會遺有陰謀最終敗露之危,那時即使武后登基坐了殿,照樣會引發暴動。
所謂的山上陰謀論,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因而他才會有此一說。
李楹嘆道:「此類考慮,聖上不會忽略掉,但武后前段時間,攢動了很多王公大臣,群諫此事,規模還不小。因聖上期朝政主要依賴武氏處理,儘管仍掌握實權,也不能將其激起火氣,故而將心中不忿宣洩與眾臣。」
「借用的理由呢?」
「聖上下詔稱:寡人夙夜起居,唯上蒼是懼。今彗星出現於西方,斯乃上蒼示警,寡人不德,未盡愛民之旨,萬方黎庶,不克安享太平之福。夫封山一事,乃曠古盛典,不宜常行。況今百姓貧困,元氣未蘇,封山之行,縱極儉約,亦必費民之時,勞民之力。既非以取悅於上蒼,亦無以有獲於民心。是以特下詔書,前議封山之典,當即停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