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信札之噬罪者 第三十四回 帝江_頁2
更新:11-10 23:41 作者:醉墨長歌 分類:其他小說
是微乎其微,相傳軒轅古篆在五代十國時期便失傳了。想必,現在也就沒有人能看懂了。
即便是李淳卿在玄暝天卷中見到過可以於軒轅古篆相對照的文字拓片,但相似度卻並不時分吻合,即便是藉助了那些文字拓片作為參照對比,翻譯軒轅時期的古篆,也絕對不會是什麼容易的事。
李淳卿也就把重點放在了那些為數不多的,零零散散的插放在軒轅古篆之間圖案上。
那些圖案一共有十三幅,前十二幅的內容大體一致。描繪的都是一種類似於口袋一般是東西。周身呈現出一種蒼老的土黃色,生著六隻柱子一般的足。背上長著四翼,顏色似火似丹砂。卻看不出那東西究竟是何物。
絕不是器物,因為壁畫中明確的描繪出了那「口袋」的運動與成長階段。的確是有些像生物,卻有無法分辨它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若要是動物,卻沒有七竅,也無軀幹首足之分。若要說是植物,卻有沒有徑葉脈絡。一時之間,李淳卿也是極為鬱悶。
怪哉!怪哉!
「哈哈哈哈……」一陣不和時宜的笑聲突然響起,繼而傳來了蕭何的聲音,「這特麼是什麼玩意啊?怎麼跟那在我老家的奶奶用來裝糧食的破布麻袋啊?卿九爺,墨棠,你們看看這玩意像不像啊?」
破布口袋!李淳卿聽到蕭何的話語,立刻就想到了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生物。側頭看向虞墨棠,於他目光交匯的一瞬間,李淳卿便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帝江。
帝江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神鳥。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顏色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現實中有一種叫軍艦鳥的海鳥,發情期能鼓起巨大的紅色嗉囊,向後仰頭,不斷抖動翅膀尾羽,高聲鳴叫。但地理位置與山海經記載有不同。
渾敦即渾沌,渾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即原意為:像太陽一樣平坦渾圓,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
很多的典籍都對這種生物有所記載,一時間,大量的信息便出現在了李淳卿的腦海中。與久遠的軒轅古篆不同,這些在書中普遍出現的資料,李淳卿自是信手拈來。
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的句子。又寫到「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裡的記載顯示渾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
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渾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渾沌之智力實在有限。這裡渾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並不是上古凶獸原型。
更為原始的渾沌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
李淳卿的手指觸上牆壁上的帝江壁畫,指尖描繪著帝江的輪廓。心裡想著,這種生物還真是極為神奇的,沒有腹足七竅,卻能夠存活下來。帝江身體中的「瀰漫物質」,也就是所謂的混沌,並不屬於任何實質意義上的物質,所以帝江也就不需要能量供給和循環代謝。而讓李淳卿不明白的卻是,帝江的軀殼竟也能和它體內的物質一樣,沒有任何的營養機制供給,卻也能夠保持著自己肉身的活性,千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