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1340 匹夫奪志_頁2
更新:11-08 18:14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棄若敝履,所仗道義蕩然無存,正是匹夫奪志、尤甚於死,故而執迷不悟、盤桓不去。」
這番話倒解釋了王府中那些人何以到了這一步仍然選擇頑抗,說到底無非是心中的信念坍塌、加之強敵驟然臨境,心情已經難以消化這巨大的變故,只是麻木的遵循著原本的設想去行事。
「其類懼不懼死,與我何干?既然他們如今還要選擇頑抗王師,便是自尋死路,正當殺之,以儆效尤!」
旁邊又有將領開口說道,對於那些頑抗之徒是何心理,他們並不感興趣,只有攻奪下這裡的戰功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故而此言一出,在場不乏將領紛紛點頭稱是,並覺得高熲這傢伙有點擾興了。
不過若干鳳在聽到這裡的時候,卻流露出些許若有所思的神情,又抬手指了指高熲,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陳蒨畏戰遁逃,心腹親眷一併引走,唯棄此群徒於境內,可知此諸徒卒在其心內全無價值。今我縱然盡數殺之,亦無損其勢力,於我雄師勁旅亦不可稱為大功,反而使王師凶暴之名傳遍四野,破此一地於眼前,卻立千柵於吳中,實非良計!」
高熲見引起了主將的思考,便又繼續說道:「殺此群徒,無益於我、無損於敵,可若能化為己用,使其感恩歸義,則善莫大哉。日前至尊傳告諸軍,著令春前需克定三吳,一者固然在於春汛水漲、難免滯誤師旅進退,二者也在於順應天時,勿淫於戰而損於耕。
平復江東,自需殺敵以勇猛、恤民以仁義,今我王師壯行至此,若以民為敵,則敵遍於野、雞犬不寧。賊今自為愚計,棄民而走、無恤於眾,則更復與誰謀事?此自損其本、自怠其業,自絕於眾,誰能活之?」
聽完高熲這一番話,若干鳳也頗以為然,於是便暫且不再準備進攻事宜,而是安排人員進行一番勸降。誠如高熲所言,這些人誠然冥頑不靈、死不足惜,可就算將他們都殺光,對於敵我勢力對比也沒有太大的正面意義,反而會讓其他地區的鄉曲勢力震驚於唐軍的凶暴,頑抗之情大增。
到了上午時分,跟隨宇文忻一起南去追擊的楊素奉命押送在武康縣所抓捕的沈恪一行人抵達長城縣中,當見到大軍對那臨川王府圍而不攻、並且還作喊話勸降時,楊素便好奇問道:「我觀此中敵情雜亂,破之不難,代公何不遣軍直擊、速戰速決?」
有將領正鬱悶於主將採納高熲的建議,不讓他們發起進攻,於是便不無抱怨的將高熲之前的言語講述一番。
楊素在聽完之後,自己也皺眉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便笑語道:「高熲此言雖成道理,但亦有所論未及之處,我當為白之於代公!」
在將俘虜交接完畢後,楊素便借著入稟事宜之際,又對主將若干鳳進言道:「自古以來,威邊撫遠自需恩威並至。此眾吳兒久處化外、敵我之心執念深植,故而稍具氣力便兇悍不伏,今為棄眾、處境困極,或可憑此招撫,然則賊性暗藏於內,誰能輕易察之?
尤其此類頑固之徒,哪怕說之正理、聞則邪聲,一味恩縱,反而驕其賊性、壯其賊膽,是故恩撫之餘,仍需佐以威術。末將奉宇文使君命押引賊官沈恪至此,勒之並往說降,約以三鼓為號,出降之徒一併釋之,鼓定之後仍滯留不出者,自應撲殺於內、傳首鄉野,告於諸鄉,恩威二器、由人自揀!」
若干鳳也正因為勸降效果不佳而心生不悅,這些吳中鄉徒消息閉塞而又心思頑固,只覺得出降難免還會遭受加害,仿佛據守王府中就能有一個好結果。
不過他上午才剛剛接受了高熲的建議,總不好直接朝令夕改,原本還打算最多拖到第二天,如果勸降效果不佳便直接發起進攻,此時楊素進計倒是正中下懷。
正在這時候,親兵又來奏報高熲在外求見,若干鳳便將其召入帳內。
高熲快步入帳後便連忙叉手說道:「末將有聞南面師旅逮獲之前出逃之吳興郡官,故來進言代公」
他快速的講述一番自己的思計,也是對早間進計的補充,內容上與楊素方才所言差別不大。
若干鳳聽完後便笑著指了指立在帳內一旁的楊素,又對高熲說道:「你來進言稍遲,此間已有智者補闕前計了。」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