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0513 奔援宜陽_頁2
更新:01-15 05:15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軍事小說
馬戰鬥,如今更沒有放棄鄉土轉赴別處的理由。而且就算他們願意跟隨李泰一起經山南武關道進入關西再出潼關返回豫西,如今大軍的糧草給養也維持不住。
所以霸府方面沒有最新的消息傳來,擺在李泰面前的唯一選擇也是重新打通道路,儘量將這些人馬帶回豫西。
若是任由局面繼續崩潰下去,很有可能會讓東魏人馬順勢將崤函古道完全占領,兵鋒直抵潼關,屆時再想恢復對豫西方面的控制,那可就要困難得多。
如果沒有了豫西這一戰略上的緩衝地帶,西魏方面別說再進望河洛,關中本土都會長久不安,其他方面的開拓必也將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但是該要如何打通歸途,也是需要認真考慮討論的問題。伊闕地勢易守難攻,賊軍若重點設防於此,想要攻奪下來也需要長時間的戰鬥。
即便是能夠順利將伊闕攻奪下來,從伊水流域穿行到洛水的時候,也需要防備來自北面洛陽等地的敵軍襲擾,側翼將完全暴露在敵軍兵鋒之下。
更要命的則是河洛局面眼下仍在持續惡化之中,漢關城已失,意味著北崤道已經被掐斷,如果宜陽九曲城再被攻奪下來,那麼南崤道也就被截斷,西魏大軍便難再順利進入河洛地區。而李泰即便率軍打通了伊闕,必也將會陷入群敵環繞、孤立無援的困境當中。
所以想要破解當下危局,最重要的便是保證九曲城不要被敵人攻陷。但九曲城方面已經是頻頻告急,若是遵循一般的路徑打通伊闕然後奔援,很有可能援軍還未抵達,九曲城便已經陷落了。
「當今之計,唯有挑選精卒、翻越山道才能最快時間抵達九曲城下。」
韋法保所負責防守的同軌防,便地處九曲城同一河道的洛水上游,故而對於此間地理局勢也非常了解。
橫亘在洛水與伊水之間的山脈便是熊耳山,山嶺崎嶇高大,乃是河洛平原南面重要的地理屏障之一。經由熊耳山道從伏流城前往九曲城的直線距離最近,而且能夠繞開伊闕。
但是這條山道卻崎嶇難行,哪怕是當地山民翻山都非常吃力,大隊人馬再加上糧草輜重是絕難通過,只能以精銳輕裝翻山而行以奔救九曲城。
不過有的選總好過沒有選擇,李泰稍作沉吟後便決定兩計兼行,一者對伊闕進行進攻,嘗試打通這條道路,一者如韋法保所言挑選精銳翻山奔援。只是在安排兩路參戰人員的時候,卻發生了一點分歧。
李泰是打算由自己親率精銳奔援九曲城,但韋法保等人卻希望他能留於此間負責危險性更小的進攻伊闕:「末將等並非不信西河公才略,只是此行兇險實多、成敗難卜。
末將等前受恩惠,至今未有報還,宜陽得失關乎鄉土安危,臨戰自是忘死,卻不敢牽連西河公與眾死斗。伊闕此間亦需大將坐鎮攻取,若是末將等行而無功,西河公亦可引部繞道南去,無礙歸路……」
「今者臨敵交戰,我既然身為將主,自我以下,諸軍誰敢輕生趨避之計?九曲城得救與否,關乎大軍存亡,我若不披甲親赴,爾等誰敢臨戰權宜?此戰有勝無敗、有生無死,戰前便先以吉凶分屬,又何以號令諸軍?」
李泰拍案怒喝,制止諸將勸告之聲,旋即便安排對於此邊情勢最為了解的李義孫負責率部攻取伊闕,而將其他的驍勇戰將大部分都召令追隨自己翻山奔援九曲城,著令諸將各自揀選軍中精銳勁卒,選募三千勇士之後便打理行裝、即刻出發。
一行人先緣伊水河谷北行一段距離,在抵達一條伊水西岸發源於熊耳山的支流之後,這才折轉方向,沿著這條小河往山區進發。
豫西作戰環境本就惡劣,而就連韋法保都視為險途的熊耳山道,李泰很快便領教到行路之艱難。
山道崎嶇蜿蜒還在其次,很多時候都完全找不到成型的的道路,須得數名卒員劈砍漫山遍野那足以將人淹沒其中的荊棘植被,後路人馬才得以通行過去。而且時下正值盛夏,山林之間悶熱難當,瘴氣瀰漫,僅僅在路途中被蛇蠍毒蟲所傷便有近百卒眾,至於身體各種不適者則就更多了。
這直線距離不足百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