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權重 第1354章 動盪中的重大機會_頁2
更新:12-13 15:13 作者:老井古柳 分類:都市小說
明白西方國家的心態。
吞併蘇聯大片領土所造成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幾乎無法忍受的程度,大到有可能被噫死的程度。
經過這麼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可謂取得了長足進步,即使面對軍事實力最強的美國和沒有解體之前的蘇聯都有一戰之力,如果這些國家入侵中國,從西北進入中國或者從東邊大海登陸中國,中國都有信心也有能力將入侵者趕回去。但是,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就如此了,根本不具備入侵他國的能力,根本不具備面對多個國家全面進攻的能力,能夠將其他國家的入侵者趕走,自己肯定也是奄奄一息,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國家更是會被弄得千瘡百孔,經濟還不知道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
可以說,中國現在的實力有點外面光鮮、裡面卻很空虛的狀態,甚至可以用在唱空城計來形容:
搞了多年的新式戰鬥機,中國所有的先進殲十戰機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區區三百多架,借鑑美國戰鬥機技術開發出來的另外兩種戰鬥機殲十一、殲十二也才僅僅裝備了兩個飛行團,空軍的更新換代還沒有徹底完成。如果與美國、蘇聯全面開戰,面對對方幾千架上萬架戰機,中國根本只有招架之力。
殺手鐧核潛艇到現在也才建造了五艘,而且其中三艘還是第一代核潛艇技術,噪音大潛深淺,而且狹小的艦體不能裝備大型洲際彈道導彈,甚至都不能裝備射程上千公里的巡航導彈。
空軍戰鬥力的倍增器——預警機——到目前才八架,有三架是還在試驗、調整。
全軍大型軍用運輸機才三十幾架,這還是和蘇聯一起合作製造出來的,雖然中國已經掌握了所有關鍵技術,但很多設備、器材都還在烏克蘭,中國這邊還需要兩到三年才能獨立自主地製造。
不是中國的科學家不努力,也不是郭拙誠吝嗇資金不夠買,實在是中國的技術底子太薄,很多技術都是蘇聯專家手把手地教才學會,那些設備就是從烏克蘭運過來,中國專家們一時也掌握不了,還得影響大型運輸機的生產進度。
坦克、武裝運兵車、裝甲車等方面的發展較快,基本完成了更新換代,老式的坦克什麼的都被新一代坦克所代替,但它們雖然在質量上與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平齊,但數量卻嚴重不足,自保尚可勉強,但要應對烈度巨大的戰爭卻還需要好幾年的努力。
中國的武器裝備之所以發展到現在都還是依然相形見拙,不是我們的軍工企業不努力,也不是國家領導人不重視,實在是中國過去欠的賬太多,根本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特別是當國民經濟更要快速發展的時候,軍工企業就必須讓路,雖然不是將軍工企業停工,但也是要對所以資源、人力、資金進行較為合理的分配,不可能對軍工進行特殊的照顧。
前世的時候,中央領導的口號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意思就是一切以國民經濟的發展為第一要務,其他的行業都得讓路。當時的口號是這麼喊的,行動上也是這麼做的,很多軍工企業就關停並轉,很多軍工項目就此下馬,軍隊的軍費一再削減,甚至出現過因為軍隊的經費無法維持軍隊的正常運轉而容許軍隊經商,自謀生計,自籌資金,讓其他各國都笑掉了大牙。
這一世雖然沒有出現這種極端情況,在郭拙誠的幫助下將老式武器大量出口換取外匯,加上國家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比前世更大的進步,因此那些重要的軍工項目因此而得到保留,特別是飛機發動機項目、殲十項目、巡航導彈項目、洲際導彈項目、全球定位系統項目和核武器微型化項目、載人航天項目等等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當然也消耗了海量的資金。軍隊也沒有被容許經商,沒有被容許參與地方經濟活動。
但是,因為國家底子太薄,很多工業設施不是喊建就能建的,即使有充足的資金,但也需要時間,需要專家,所以軍工生產和民用商品生產經常出現互爭原材料的情況。
(感謝kel、漠孤煙、wangk123的打賞,感謝寒冷若冰-之冰凍的月票,感謝各位的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