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我真的只想禪讓啊! 第三百二十二章 來自偉人的智慧 (4k)_頁2
更新:09-19 16:29 作者:九宮格夫妻 分類:軍事小說
疑,但是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他畢竟只是售爵,不是賣官,而且還不收現金,應該也不會破壞爵位的尊貴性,嗯……漢文帝也賣爵位,不是也沒耽誤他成為後世君王學習的楷模典範麼。
而將汝南的主要生產資料遷移至平輿,就是他要做的第二件嘗試了:工業大城市。
莊園經濟的命脈不是在於人口麼?人多了會像李家一樣走向崩潰,人少了會像荀家一樣發展不起來。劉協固然沒本事讓全國人口像耗子一樣的生,也不可能狠心用刀子來減少國內人口數量。
那就挪呀!
把人口,尤其是做工的工業人口儘量的都挪到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上去,如此一來,則鄉野之間人少地多,再多建立一些鄉鎮企業作為節點,打破他們對生活、生產資料的壟斷,這莊園經濟不就瓦解了麼?
而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因為聚攏的人口太多,這不就符合人數太多的關竅了麼。
如此,朝廷完全可以在大型城市上投入飽和的行政力量,進而通過大型城市來控制周邊鄉野地區。
事實上,即使劉協不去刻意引導,大城市到了隋唐之後也同樣會應運而生,比如揚州、開封、登州、蘇州等,都是歷史上因商業而催生出來的超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工業與商業都很發達。
這其中真正的催生因素並不是生產力,而是發達的水運系統,因為水運發達了,所以城市裡建設的大型商業作坊才可以將生產出來的產品分發下去,即使算上運輸成本,其售價相比於莊園經濟小作坊弄出來的東西也依然有價格優勢,如此,則莊園經濟自然就毀了,鄉野的老百姓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耕種上,人口也就會慢慢的提升。
所以古代生產力發展史,其實也未嘗不可以理解成一部水利航運發展史,所以,楊廣著實功不可沒啊!(作者一家之言,純屬自己胡琢磨的,沒有任何史料依據,大家看個樂呵)
漢朝肯定是沒有如此便利的航運條件的,不過說實在的,中原地區的水系還是挺發達的,只需稍加規劃,挖鑿運河並不難。
楊廣能做的事,憑什麼我不能做呢?
只要能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施工,不要好大喜功,急於速成,修運河也不一定就會鬧出人命,甚至就連錢也未必就能花得很多,說不定還能賺錢呢。
河水流經之地,兩岸下田立變上田。
土地財政這種事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現代人,他可太熟了。
於是,當全國各地的兩千石以上高官齊聚平輿,商討上半年稅務工作,以及各新降之地的財物狀況之後,劉協作為天子,終於正式的說出了自己的宏大構想:
「朕打算以五年為期,在中原之地大建城市,興修水利,並將此命名為『第一個五年計劃』」
「首先,在地方上,在州、郡、縣之間,再設立一個全新的行政級別,我將之叫做『市』,取舉州之精華匯之於一縣,這個縣,就是市了,市之長吏為市長,秩比兩千石,同郡丞。」
「一州之內,將會設立一個市,比如這豫州,便是以這平輿城來屯工了,我打算以許、陳兩家之家業,遷兩族之人為基,在此地成立汝南工業集團,將鐵、工、酒、麻、漆、紙等產業全部搬遷到平輿來,市外嚴格執行鹽鐵合營之策,一應礦藏開採出來後必須來平輿進行轉運。」
「一年,一年之內集全國之力,要將這平輿城重新修建,使之成為平輿市,而五年的時間,朕要在中原之地上建設五座大城市,分別是豫州的平輿、并州太原、徐州郯城、青州平原市、兗州濮陽市,至於冀州的鄴城要不要升級為市,此事就交給魏公自己定奪就是了,既封其為國公,總要給他相應的職權。」
說罷,就見滿屋子的兩千石以上高官無不是面面相覷。
信息量有點大啊。
「當然,要建大城市,就必須要有大的河運,另外再在中央另設一新部門,叫做水利河運處,長吏秩比九卿,專門負責大漢十三州之水利工作,頭五年的工作就是測繪天下水文,以及為五大城市做配套的水運體系。」
卻是楊彪終於忍不住皺眉,道:「陛下,這麼大的工程,怕是每年都要動用勞工百萬之巨啊,這……會不會太過勞民傷財了?朝廷最快也要等到秋收之後才能有餘糧、余工,洛陽也還沒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