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如霜 第28章 節使由來_頁2
,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的脖子。
「是郎君過於專注了。」高慶笑著把寫好的上書放到張軍面前請他過目。
這是正事兒。張軍從頭至尾仔細的看了一遍,確認沒什麼錯處,這才拿出印綬蓋上去。印有三塊,節使留後印,少尹正印,朝請郎疏印。
侍御史那塊是密報用的,不能用在這裡,節使正印被朱泚隨身帶到長安去了。
張軍想
了想,在上書之上添了一眾官員的名字和功勞,印了朝請郎,然後在下面蓋上節使留後印。少尹的他沒用。
高慶像沒看到一樣,幫著吹乾印跡,小心的捲起收進錦套,再裝進盒子。
這事兒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張軍就是想要這個節度使,而且有張良和李應右的支持。
話說回來,誰來當這個節度使對高慶這些人的影響都不大,而且有影響肯定也是負面的,他們也是寧願張軍接手。誰上位不安排幾個自己人?
而現在,他正在努力成為張軍的自己人。這總比空降一個節度使然後再上去巴結容易得多。
雖然大唐到處都是父子官,爺孫官這種,但實際上只是初期借力,以後往往都是各憑手段,反而清清白白。
像盧杞,為相為惡,絲毫不影響他兒子升官。像郭子儀被罷了兵權,也沒有影響他幾個兒孫封候拜相出任大都督。
常袞自己被德宗嫌棄客死他鄉,他的兒子和女兒卻是一世榮華。這樣的例子特別多。
高慶這會兒也是一樣,他得自己選擇,自己承受後果,這方面無法藉助家族之力。家族也不會幫忙。反過來他需要為家族的下一代出力。
這算是這個時代世家勛貴的一種潛規則,一種確保家族長盛的規矩。
張軍表達了一下自己對高慶的謝意還有欣賞,把他送出三堂,召親兵去喊張良過來。
張軍前後仔細斟酌了一下,計算得失,幾番推敲,前前後後的琢磨了半天,確認並無遺漏之處,這才安下心來。
自己能做的要做的都差不多了,其他的張軍也就不再考慮。想了也沒用。這玩藝兒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完全控制不了,想多了也是徒增煩惱。
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信心。綜合歷史,參考時事,得出的結論還是比較喜人的。成功的機率相當大。
主要是這個時候盧杞已經被貶去新州任司馬,皇帝身邊是李勉主政。
李勉主政,袁高職給事中,有這兩個人在,這件事兒應該就沒什麼問題。到不是有什麼關係,而是這兩個人都比較公廉,會以事實為依據議事參政。
當今天下的情況,穩定就是最大的需求。
張軍收復鳳翔,主動上書獻逆表功,這就是這會兒大唐王朝極好的好消息,他們不可能去破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