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戰略主動權。
而李繼遷此後與吐蕃會盟時遭到暗算,中箭身亡,終年 42 歲。基本打下了後來西夏立國的根基所在,而其子李德明繼位後又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全力穩固河西走廊,並正式改懷遠鎮為興州建都。
雖然名義上還向遼國和大宋稱臣,但內部卻已經是帝王氣派。
等到西元 1032 年李元昊繼位,開始準備立國。改年號、更換姓氏、建宮殿、立文武、定兵制、立軍名、創建西夏文,同時更改禮儀文法下達禿髮令。
西夏最早雛形是活躍於青藏高原上的党項羌,所謂的党項族,實際上是羌族的一支。
隨著吐蕃的興起,党項各部逐漸被吐蕃帝國給趕下了青藏高原親附內地。唐帝國將之先安置於慶州,安史之亂後擔心異族叛亂,又遷置到了銀州一帶。
拓跋由此開始了起步,一度在黃巢起兵後因為收復長安的軍功被封為夏國公。被賜姓李唐國姓,後稱為定難軍節度使,以銀、夏、綏、宥四州作為拓跋部的領地。
五代十國年間,中原混戰不休。短短半個世紀中,更換了五個中原王朝交替。
可無論是哪個王朝興起,定難軍全都臣服。以此鞏固了四州的統治外,還收穫了大量的賞賜。甚至連遼國建立,拓跋部也表示了一定的友好。
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而建立大宋,定難軍照常表示臣服。但這種臣服的意義,僅僅只是態度和名義上的歸屬,實際上依舊保持著藩鎮割據。
不過拓跋部此時的野心倒也不大,只想始終能保持住藩鎮割據的狀態,做個草頭王。
而從唐末以來,經過了差不多 200 多年的時間,銀夏地區的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糧食、牛馬羊、青鹽,非但可以保證自給自足,還能對外交易。
太平興國七年,西元 982 年,趙光義借著定難軍內部高層失和,正式發動削藩鎮的行動,將當時的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全家接入東京城。給錢不給權,算是趁機收回了銀夏四州之地。
可不想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未曾上京,而是潛逃地芹澤,開始了厲兵秣馬。
先是藉助拓跋部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威勢招兵買馬,同時又接連利用姻親關係聯絡當地的各方豪族,勢力逐漸強盛起來。
三年後李繼遷就乘勢起兵,先是用計誘殺了銀州大將曹光實,占據了銀州。其後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會州,正式擁有了根基之地。
趁著宋遼之間的敵對關係,李繼遷又向遼國表示臣服,被冊封為了夏國王。
期間在大宋東京的李繼捧也多方暗中相助,為了恢復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斷努力。
當時大宋的強敵始終都是契丹,對於僅僅只是割據了兩州之地的李繼遷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而李繼遷又不斷朝貢,以恢復祖宗之地的名義麻痹了趙光義。
畢竟宋太宗奪走了人家四州之地,僅僅被搶走了銀州和會州。據說也是為了祭奠祖宗,保證祖宗的陵寢之地掌在手中。
卻不想這根本就是李繼遷的緩兵之計,用意恢復實力再圖擴大根基。
此時的李繼遷雖然占據兩州,可實際上的實力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說,都根本無法對大宋構成任何威脅。
但等到又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李繼遷終於感覺有了足夠的資本,決定再度用兵。先是率軍奪去了大宋糧草四十萬,其後又出兵圍攻西北重鎮靈州。
趙光義終於發怒,調集 5 路大軍討伐李繼遷。可這次出兵,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等到趙光義駕崩後宋真宗繼位,畏戰膽小的宋真宗直接將趙光義手中好不容易奪過來的銀、夏、綏、宥四州,全部割讓還給了李繼遷,還額外搭上了靜州。
李繼遷恢復祖宗之地的「願望」終於正式達成,宋真宗和一幫大臣們都認為這下終於可以恢復西北邊疆的和平了,定難軍應該不會再接著鬧下去了。
可僅僅只過了幾年時間而已,李繼遷就出大軍偷襲,攻克了西北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
不久後,又攻取涼州,徹底截斷了大宋和西域的交通渠道。由此大宋失去了河套地區的平原和養馬地,又斷絕了西域買馬的渠道。
表面上看大宋並沒有失去太多土地
第 0373 章: 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