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旅行指南 第1494章 亂局_頁2
,也免不了要妄動刀兵了。」
「正是為了人間正道,吾這才厚顏出面來聯絡開光寺的諸位大師。久聞方明大師佛法精湛無比,今次能夠得到方明大師的支持,真乃皇室大幸也」
「武家掌控天下權柄,本就不合自然天道。新雖勢單力薄,卻也不敢惜身。謹遵近衛大人的邀請,所有僧兵212人盡數調撥出去歸大人指揮便是。」
「今日之勢,正是因為國賊亂政,方才造成如此之危哉局面。倘若大師可以興義兵、平亂賊,必能得到天皇陛下之青睞。所謂出世便是入世,入世方能修的出世」
「近衛大人此言甚是,敝寺早有報效之心,可惜長久以來未能施展胸中抱負。今次既有良機現世,若不好生把握其中機會,豈非白白喪失了功德?只需一聲令下,敝寺敢有不從?」
根本沒有等到明軍旗幟在京都附近露面,近衛行言就已經頻頻出擊各處,居中聯絡調遣,竟在不知不覺中已是拉起了一支實力強大的僧兵武裝。
日本國內的寺廟勢力歷來強大,絕大多數山門寺廟都擁有獨自的僧兵武裝,用以維護寺廟本身的土地和產業,並在合適的機會介入到世俗權力爭奪之中。
少數寺廟產業土地數目驚人,甚至還在信徒和錢糧的支持下能夠**稱雄一方,以宗教和諸侯的身份傲立世間,幾乎在精神和物質方面雙豐收。
京都之中的各家寺廟歷來實力都算得強悍,有些寺院一旦亮出爪牙來,比很多的諸侯大名要鋒利許多。即便是幕府,也從來都不敢輕視這股力量。
平時幕府對各家寺廟所採取的態度,向來都是分而治之的策略,拉攏部分寺廟而打擊另外一部分,巧妙的維持著雙方的平衡態勢供本身遊走。
可在七越嶺合戰慘敗之後,包括足利義持在內幕府上下全都已經有點亂套了,對於京都的控制力度直線下降,這才給了近衛行言以可趁之機。
誰都知道皇室與公卿一系在幕府建立後已經明顯沒有了政治空間,即便是當初南北朝並立的時候,支持皇室的寺廟僧侶也不見得有多少。
而隨著足利義滿和足利義持的相繼上位,幕府的威壓越來越強,包括皇室、地方守護大名和公卿在內的所有力量,都被牢牢壓制住抬不起頭來。
日本國內那些個本身就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僧侶們更是第一時間就判斷了形勢,轉而支持幕府的武人政權,甚至將皇室都放在了一邊。這也算是導致南北朝最終妥協,皇室向幕府低頭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支持皇室的力量越來越少了。
日本的和尚中有很多不但可以照常娶妻生子,甚至還能擔任世俗朝廷的政治職務。這在國內是無法想像的,可在日本卻很是平常。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日本和尚更像政治人物而遠勝於本來宗教中人的身份。
接連與京都之內所有寺院聯絡成功後,近衛行言很快潛回了皇宮,並將詳細情況向天皇做出了匯報:「陛下,此事若成,天下大事一舉可定」
可是天皇卻不像近衛行言這般信心十足,他處在室町幕府的壓力之下,對足利義持的恐懼感更強些:「近衛大人,真的可以麼?」
「嗨伊請陛下相信微臣,這次七越嶺合戰的結果已經被證實。遭到了這樣慘痛的失敗,足利義持再也翻不出什麼浪花來了。只要一擊,我們就可以扭轉整個局勢。」
「可……可就算我們成功的拿下了足利義持,並徹底粉碎了室町幕府的統治,然則又如何去面對明國大軍呢?難道朕還當真要向明國人稱臣不成?這可不符合吾家傳承精神」
「陛下,您其實沒必要為了此事而擔憂。明國人所求的不過是面子而已,只要日本躲過此次災禍,陛下照舊可以南面稱孤。所謂的稱臣,只不過是個形式。再怎麼說,對明國皇帝稱臣,總比屈從於武臣的威壓而喪失權力要好很多吧?」
「陛下,近衛大人所言極是所謂寧予外敵,不留家奴。足利氏不過是武臣下屬,現今竊據高位而垂拱天下,百姓們何嘗還記得陛下之尊貴?不藉助此次良機產出室町幕府,皇室興衰大勢便再無逆轉之時了。」
「那……朕竊聞明國要求日本割讓九州與四國出去,此種大事,凡日本千年以降尚未曾遇到過,朕若稱臣,難道還真應允了不成?」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