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按著規矩辦就好了!以後這樣的改進,一旦證明有效之後,都要落實賞賜和升職,這樣咱們的工匠才會有動力去改進武器,咱們的士兵也才能少死一些,多打些勝仗。」孫可望繼續鼓勵說道
孫可望雖然在技術上提供不了什麼幫助,但在管理上,他一個現代人,對於這些四百年前的「古人」,無疑是降維打擊了。
雖然說專利制度一時還弄不出來,流水線生產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批量培養工匠的學堂也還在籌備,但孫可望所提出的種種措施,諸如創新獎勵,計件算薪,分工協作等等,卻是實打實地激勵了工匠們的積極性,極大的提高了工坊的效率。
要知道,大西
軍現在對於火槍的需求非常大,不要說按計劃中擴軍後的編制給二十萬野戰軍全都裝備上質量上乘的火槍,便是給其中孫李兩軍的精銳全部裝備上,缺口也在一萬支以上。
而傳統的製造方法,一支火槍的製造需要一個工匠一個月的時間,耗時長,造價昂貴,財政負擔極重。分工之後,則可以招募大量新手,簡單培訓之後,就能上工,極大緩解了工匠不足,產能不高的問題,還使得火槍的製造成本降低到了二三兩銀子一支的水平。
「國主,黃波這邊前幾日也改進了鑽槍管的工具,咱們現在鑽一支槍管能比以前快五天完工。臣也按規矩賞了五十兩銀子。這些日子工匠們的積極性都很高,不少人吃飯的時候都在想著怎麼改進火槍工具,領賞錢呢。」王應龍撫著白色的鬍子,嘿嘿笑道。
站在一旁的黃波便是火槍工坊的頭頭了,也是其中資歷最老的工匠,聽到王尚書誇他,一時惶恐至極,緊張道:「都是國主英明,小的不敢居功!」
「做得好就該賞,不必謙虛。」孫可望依舊保持笑臉。
現在這種狀態正是他想看到的,只要有合適的舞台,很多人都能夠脫穎而出,實現更大的價值,孫可望要做的就是用他超出時代的學識,去搭建這麼一個舞台。而抗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避免這樣的舞台從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層面上消失。
「國主陛下,上次你說要在火槍槍口這裡配上一把鋼刀,我安排工匠試驗了數十次,造出了十幾件樣品,但效果都很差,鋼刀很容易脫落,而且浪費了很多人力。如果生產任務還是那麼緊的話,我建議可以之後再嘗試!」精通漢語的葡萄牙人施維拉忽然開口說道。
「若是這樣,先不要嘗試了,加緊生產要緊,現在最重要的是滿足大軍的裝備需求,至於刺刀的事情,可以緩一緩。」
孫可望之前也想過給火槍裝上刺刀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還是授意王應龍讓工坊試試,現在見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暫時放棄了。
他現在需要的是快速生產大量廉價的火槍以裝備部隊,完成第一階段的擴軍任務,以雲貴川湘桂五省的實力,還不足完成十萬大軍的擴張和換裝,劉文秀,馮雙禮,馬進忠,李來亨等人擴軍所需的軍備補充還得等到廣東收復之後。
「是,國主陛下!」施維拉應道。
「先生,火槍試驗場開始工作了?」孫可望放下手中的火槍,看向施維拉問道。
「國主陛下,已經有幾款火槍開始試驗了,現在還在評測效果,如果達到了量產要求,便會立即投入生產。」施維拉神態自若,又回答道。
「嗯,好。」孫可望點了點頭,鼓勵道:
「孤現在已經安排人在軍中收集火槍改進的需求了,很快就會送過來。現在的火槍還是重了些,你們要多試,是該長一些,短一些,槍管要多厚,要用多重的彈,多少火藥,在七十步內要破多厚的甲,能不能做到一百五十步還有殺傷力,這些都是要一步步改良的。
如果新槍實驗成功,可以投入生產了,對應的工匠都會有獎金,等級和月響也會相應提上去,孤是絕不會虧待你們的。」
施維拉一聽,眼珠子忽然一轉,趕緊問道:「國主陛下,不知大明皇帝是否已經批准了我們在這裡傳教和建教堂了?」
孫可望為了關鍵時候可以給自己一個台階下,也為了從這些傳教士這裡榨出更多的價值,便和這些葡萄牙人說了要詢問過永曆皇帝才能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覆。
「先生放心,皇上已經快答應了,只是皇上他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