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晉 第二二零章 臨行事宜_頁2
的言語中有了預感,但沒想到只過了半個月,這份調令便已經送達。
若說心情不激動,那是不可能的。那意味著王謝大族終於決定對自己進行庇護,自己不必在居巢縣擔心隨時可能到來的報復。那意味著終於可以走上一條自己想要走的路,來到歷史正確的軌道上來,不必選擇同逆流為伍。
城中百姓的反應,李徽很快便知道的一清二楚。他知道百姓們心裡想著什麼,他們擔心著什麼。但是李徽無法為他們停留,在這裡,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甚至幾乎數次搭上性命。
或許李徽無法對任何人說出問心無愧四個字,但對於居巢縣百姓,李徽可以說出這四個字。自己盡到了職責,但不能被困在這裡,自己當然要去追尋自己的道路。
當然了,李徽也並非就此置之不理。新任縣令不久後即將到來,在交接事務的時候,李徽定然要向新任縣令交代一些事情,最好能夠延續自己的政策。
在居巢縣的發展和建設方面,李徽心裡還有許多想法沒有付諸實施。趁著這段時間,李徽決定靜下心來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留給繼任者。希望對繼任者有所幫助。
如果繼任者也是一個想為居巢縣百姓造福的人的話,他一定不會無視自己的意見,就像當初自己得到了前任縣令黃庭柏留下的那些珍貴的資料和數據,以及第一手的縣域資料時,覺得獲益良多一樣。
當然,無論繼任者是怎樣的人。是想要造福百姓,還是只是庸碌之人,李徽也無力改變。自己只能做到盡力去勸說他,留下一些好的建議給他參考。除此之外,卻也無能為力。
李徽靜下心來開始撰寫針對居巢縣目前現狀的一些想法和措施。
首先,除了延續眼下的田畝租種的協議之外,居巢縣一些荒地的開發需要在這兩年之內完成。在圩區之外,依託當地的水塘河池系統,修建幾處蓄水的水庫以及灌溉系統。這可以解決圩區之外開墾荒地的灌溉問題。之所以要開墾荒地,是為了讓居巢縣的百姓不被大族的莊田所束縛。三年租期到的時候,百姓們有選擇的權力,而不至於被本地大族用莊田所要挾。
土斷屯田的政策也允許入籍的百姓進行開墾,所以在往後的兩年裡,進行墾田養田,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便是防洪的問題。防洪堤壩需要加強,泄洪區的分流政策需要堅持。水患的問題其實是居巢縣的重中之重。如今年那般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未必再有,但是加固圩區堤壩,做好提前的應對是極為重要的。分段加固堤壩,利用一些時間去做這件事絕非無用功。
後續繼任的縣令在這一點上是不能有僥倖心理的。
為了方便繼任者行事,李徽甚至畫了焦湖的幾大圩區和泄洪區,保護的莊田和百姓田畝的地形圖,以作為繼任者更加方便的參考資料。在需要加固的地段也重點標註,標明堤壩的位置高度,以及未來需要加固到的高度,以直觀明示。
另外,李徽也記錄下了居巢縣百姓的增收的一些建議。
比如,焦湖周邊大片蘆葦的利用。這是李徽早就想做的一件事。本來是覺得可以編制一些蘆席變賣,但覺得這東西賣不出幾個錢來,價值並不高。
後來,李徽終於找到了利用之處。蘆葦輕薄,是做花燈孔明燈,編制節日彩燈的最好用料。居巢縣本地就有做花燈的,用的便是蘆葦。這完全可以成為產業。本地的銷量雖然不高,但其實江南富庶之地是銷量很好的。蘆葦還可編織蘆葦簾幕,輕薄透氣,大戶人家也是用的。只是手藝上需要精進。
但李徽認為,居巢縣老弱人口不少,這完全可以作為老弱人口的掙錢的辦法。編織這些燈盞簾幕蘆席等製品,既利用了本地的資源,又能增加收入。
而居巢縣本地的特產也是可以賣出大價錢的,銀魚蝦米大白魚,這些珍貴美味的湖中特產,本地人消費不起,大可往南方銷售。利用焦湖水路通達長江的優勢,是可以做到增收的。
這都是簡單易行的手段,李徽認為,這些都是基於本地的特產,無需需要太多的技術便可以增加的收入。是完全可行的。
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想法和建議,李徽也都一一列舉出來。花了三天時間,寫成了一本薄薄的圖文小冊子,算是作為最後留給居巢縣百姓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