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一儒生 第二十九章 進城
更新:08-09 06:51 作者:遠徵士兵 分類:軍事小說
「不好!」見此情景藥羅葛仁美就知道自己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發生了。
頓了下,他就一咬牙就揮手讓兒子藥羅葛仁裕帶兵上去。
藥羅葛仁裕對父親的命令自是心領神會,一陣呼號就拉上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朝回鶻漢軍直奔而去。
這些都看在趙時行眼裡,趕忙衝著敦煌城頭高喊:「我等願降,速開城門!」
這時的蕭公敬卻是猶豫了。
他根本就沒想到勸降竟然會如此順利,原本他還以為只要能讓回鶻漢軍軍心不穩無力攻城,或是逃一部份、降一部份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這一降就是一萬餘人(註:回鶻漢軍總兵力有四萬人,但肅州城有四面,其餘幾面也有兵力攻城以牽制敦煌軍。)
投降人數這麼多自然就會讓蕭公敬心裡發毛……要知道這肅州城內的敦煌軍才不過三萬餘人,這降軍一下就有一萬,要是降軍進城之後作反那該如何是好?
況且,誰又知道這兩萬回鶻漢軍是真降還是假降,若是城門一開,他們就乘勢殺入那豈不是將肅州和整城人的性命都送與回鶻了?!
蕭公敬會這麼想當然是有道理的,在這亂世絕不能輕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事關全城軍民的生死甚至是一個國家的覆滅。
在城下的趙時行見城門過了許久也不開,不由恨得暗自咬牙:這敦煌國果然還是信不得的,騙得自己作反後便又反悔了。
眼見回鶻騎軍就要衝殺上來,趙時行也不敢怠慢,大叫一聲:「布陣迎敵!」
「諾!」眾漢軍應了聲,當即轉了一個方向背城布陣。
突然間蕭公敬就發覺這樣也挺好的,讓回鶻漢軍與回鶻騎軍殺個痛快,自己即不用擔心俘虜的問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回鶻騎軍的實力,正所謂一箭雙鵰。
正想著,回鶻騎兵卻已乘著漢軍陣勢未穩突入了漢軍陣內,霎時又是一陣腥風血雨。
秦風在城頭上看得清楚,回鶻騎軍不愧是以驍勇著稱,號令一下便有如風馳電掣一般的轉瞬便至,而回鶻漢軍卻因為準備時間不足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陣形立時就被沖得七零八落。
再認真細看,這回鶻騎軍卻是大致分為輕騎和重騎兩種,重騎便是身著盔甲手執長槍,排著幾列便像是一把尖刀似的直插了漢軍陣中,這樣往來沖了幾次,漢軍各自紛亂不說還被分割成了幾塊形同一盤散沙。
輕騎卻是只著輕甲,手執弓箭腰挎彎刀,其馬匹也基本沒有防護,於是動作極為輕便快速,再加上回鶻人騎術精湛,於是時而在漢軍陣形外彎弓搭箭朝漢軍一陣亂射,時而又手勢彎刀飛快的突入漢軍陣內亂砍亂殺。
再看另一邊,一座小山丘處卻有一面多彩大旗在上空指來晃去的,而回鶻重騎兵就是按照這令旗所指示的方向突陣。於是秦風就明白了,回鶻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指示重騎突破漢軍並與輕騎互相配合,在輕、重騎的高機動性下,兩千回鶻騎軍也打得萬餘漢軍毫無還手之力。
為何還不開城門?
看著那萬餘漢軍在回鶻騎軍的鐵蹄與弓箭下慘叫哀嚎而蕭公敬卻並未打開城門,秦風就不由疑惑的朝蕭公敬的方向望去。
見蕭公敬輕鬆且略事得意的看著城下這一切,秦風就明白了:蕭公敬根本就沒有打開城門的意思,他就是希望看到回鶻騎軍與漢軍這樣自相殘殺。
想到這裡秦風急忙快步跑了上去,拱手拜道:「大人,漢軍已降,何以不開城門?」
「秦大人此言差矣!」蕭公敬回答道:「這漢軍為虎作倀也不是好惹的東西,我等坐山觀虎鬥豈不痛快?何必放其進來徒增變數?」
「大人,萬萬不可!」秦風答道:「先不說大人此舉有失仗義,就說這城下的萬餘漢軍,正因降了敦煌才落得如此下場,如此一來,其餘漢軍乃至漢人又豈敢降我敦煌乎?」
這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像近代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的軍隊總是優待俘虜而國民黨對俘虜總是持有疑心並排擠利用一樣,不用多久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一點:投降共軍就有好日子過,投降國軍被利用完了就只有「過河拆橋」的下場,那麼誰還會腦袋進水了會選擇投降國軍?!
所以在內戰時,國民黨會整城或全建制的部隊起義、投降,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而現在蕭公敬就在做這種事,為了眼前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