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仙 第64章,真正的大帝_頁2
更新:10-20 11:48 作者:唯易永恆 分類:都市小說
千年來,很少有人敢給秦始皇正名分的。
易永恆還記得一首詩,那是開過領袖寫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從這首詩中,易永恆聯繫到歷史上的事件,感覺實在不對勁,雖然他不認同那一句,孔學名高實秕糠,但他明白一點領袖那說的是孔門的後人。
歷史上,易永恆之佩服兩位皇帝,一位是大明帝國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只有建立大明帝國的功業,而朱棣卻將大明帝國變成了世界第一大帝國,富裕可敵世界,即使到大明帝國滅亡,那時候的中國人,都比後世的清朝要富裕,朱棣建立了兩大根基,第一就是完成秦始皇為完成的功業,建設萬里長城,抵禦匈奴,為後世子弟建立一個不朽的王朝,他深深的明白一點他不可能不死,所以他在有生之年裡,要為子民建立一個真正能安居樂業的帝國,所以有了繼任秦始皇之後的大明長城,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大半都是朱棣時代修建的。
而且他最大的戰略在與他建立的艦隊,以中國為基礎,掠奪整個世界的資源,來為後世子民撐起一片樂土,事實證明他做對了,從朱棣時代開始,到明朝滅亡,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湧入中國,共計約五億兩。並且全球三分之二的貿易與中國有關。可儒家卻從來沒有將這些寫入歷史之中,一直矇騙著後人,反而一個造就了中國近代屈辱史的清朝,被一遍又一遍的追捧,所謂康乾盛世,都是笑話。
而在朱棣的前面,有一位皇帝比他還要早上千百年實施這個戰略,那就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嬴政。
修築長城,那是為了抵禦匈奴,也許他也是知道自己逃不過天地的桎梏,所以他要為後人撐起一片天,建造巨艦,是為了征伐世界,為了子民的安康。
所謂的焚書坑儒,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在歷史上秦始皇從來就沒有幹過這樣的事情,焚書坑儒只不過是儒家為秦始皇捏造的罪名而已,所以連開國領袖都看不下去,要罵儒家。
因為當時秦始皇抓了一百多個造謠之人,誰都知道謠言最可怕,為了內部的安定,秦始皇不得不將這些人抓起來,以儆效尤,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儒家之人,在查清楚之後,秦始皇殺了十幾個有罪的,其餘確定沒有造謠的都放了,可正因為那些被放走的儒家弟子在秦始皇死後,為他捏造了一個暴君的罪名,所謂的孟姜女哭長城,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可笑的事情,因為孟姜女根本就不是秦始皇那個時代的人,而是先秦始皇兩百多年,春秋時代的人。
秦始皇不但不是暴君,反而他是歷史上最勤政的一個皇帝,他每日幾乎只睡三四個時辰,天天忙於政事,即使是漢代司馬遷寫的史記也從未提過秦始皇貪圖於享樂淫慾。
每天的工作就是批示公文,與構思如何統一中國,統一之後,又如何建設國家。秦始皇對待自己的子女一視同仁,沒有什麼長輩有序,有能力者才有資格當皇帝,所有皇子,無論自己母親的地位都有資格競爭下一任皇帝,這就是在秦國。而不是儒家的尊卑有序,嫡長有別,非常森嚴的等級制度。
而且他建立統一的中國,從來沒有殺過任何一個功臣,每一個都是善始善終,比如說王琯,當時他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從呂不韋後開始繼任,一直到秦始皇統一才退位,擔任丞相20年。所謂「焚書坑儒」的導火索是儒家學官淳于越再次提出分封制而不要郡縣制。而這個觀點盡然被當朝丞相力挺,王琯是支持分封制的領頭人。要知道,分封制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周王朝的覆滅就是分封諸侯,導致諸侯割據,戰亂連綿。漢代劉邦封王的後果是七王之亂。秦一天下的目的,就是根絕分封帶來的弊病。而作為一國丞相,盡然帶頭支持分封,實在是對秦始皇的一大打擊。當時秦始皇的權利之大,即使把所有功臣都殺光了,也沒人敢說一句話,可是他沒有殺這個要亂秦國的丞相。
在比如說戰國與白起齊名的大將王翦,這是秦始皇最依賴的大將之一,滅六國的大戰幾乎由王翦父子包辦,而在滅楚大戰前,李信揚言攻楚一戰20萬秦軍足可拿下,王翦說要60萬,秦始皇還笑說王翦老矣,結果被楚國項燕打得大敗,使秦始皇臉面掃地,於是卑躬屈膝求王翦出山,王翦卻提出了很多要求,且大有譏諷,悔不聽我言,才有今日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