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帝國崛起 第二百三十章 帝國真正的國力_頁2
也不是後者可比的。當然消耗的鋼鐵也多,但寬軌鐵路的實用性可以彌補這一消耗。
和鋼鐵作為工業發展指標相應的是帝國的農業發展,具體的指糧食的發展,帝國農業目前搞不出先進的雜交水稻但化肥和種子改良至少勉強已經夠用了,到1880年中華帝國本土基本實現每人每日人均糧食三到五斤稻米,這還只是稻米還有其他如奶製品、肉類、和水果類也十分充足,還有一些零食和副食品。帝國政府農業部劃歸了湖廣地區、高棉安南地區、藏南地區以及蘭芳國為帝國四大糧食生產基地,等這趟林斐的訪問最後暹羅也許也會成為帝國有一大糧食生產基地。
而東北地區更是帝國的大豆生產中心,從1870年開始東北大豆已經占據了全球市場的90%基本壟斷了世界大豆產出;帝國的鮮繭、生絲占據了全球產出的99%;茶葉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八成;此外中國的捕魚業尤其發達,北海漁場長達6個月的休漁期和遠赴秘魯、紐芬蘭漁場的遠洋船隊可以保證老百姓充分的肉食需求;更不要說帝國擁有蒙古和中亞兩大畜牧業農場,老百姓就算吃不到高檔的肉類,但豬肉還是比較充足。
糧食可是比石油更加具有威力的武器,人的任何發展都是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的,你吃都吃不飽能幹什麼事,後世四大糧食公司壟斷了全球的糧價,如果不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後世的美國還要更加無法無天。
在海洋貿易方面,根據帝國商業部統計局的統計到1880年帝國商船總噸位已達到688.8萬噸超過了英國的584.67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在1880年之前中國的海商主要熱衷於相對安全和近距離的亞洲,1880年隨著帝國主導建立起「環太平洋—亞洲貿易組織」的低關稅經濟同盟,海洋貿易才算是熱門起來了,以前前往非洲和歐洲甚至美洲貿易跑海路的基本是國內財團的船隊,現在即使是一兩艘小船的個人和公司也開始進行遠距離國際貿易。
教育事業一直是帝國最大的財政投入,到1880年中華帝國的人口識字率已達到78.8%,全國不識字的基本就是老人了,而軍隊裡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100%,中國軍隊基本是世界上文化素質最高的了,這一時期的德國是96.4%、英國34.9%、法國41.6%美國28%俄國最菜10.7%(正史上俄國還要低)。
除了教育中華帝國現在最讓歐洲人羨慕的就是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中醫的強化和西醫的推廣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老百姓的疾病痛苦,醫療保障體系雖然加大了政府的財政支出,但相對的老百姓健康的生活才能更好的生產。中國的醫療衛生也是列強們爭相效仿的對象,很多歐洲的貴族或有錢人紛紛選擇來中國醫院生產,前面說到德國的威廉二世就是在中醫的調理下治好的。
困難還是有的工業上中國已經開始了由蒸汽工業向電氣工業的轉型,可以說未來中國還將站在工業化發展的第一線,只是轉型是一件艱難而痛苦的事情,不是每個工廠主都願意出錢更新機器,即使有國家的政策補助。
經濟方面最重要的一塊是金融了,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的弱項,傳統的銀行業和現代銀行的運作方式完全不一樣,中國本土的銀行家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不過林宏造的生化人可以說是撐起了帝國銀行金融的一片天。1868年號稱歐洲第七帝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曾調集大量的資本進入上海的金融市場準備搞一把,帝國證監會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情況,然後猶太人第一次知道了原來政府干預經濟的威力,中國股市就是大大的蛋糕但除了除了小股民和一些優良資本外,猶太人基本被拒之門外,中國在防範猶太人的立場上絕對比歐美更徹底,在中國猶太人連房子都不被擁有,只能租,當然對於服務於帝國的猶太科學家和實業商人還是有優惠的。二戰時猶太人慘嗎?當然慘,但普通老百姓有誰看到在二戰猶太人被大屠殺之前,那些猶太人投機者所造成的對歐洲普通民眾的傷害。事實上全世界基本上排得上號的強國,它們的第一國策是發展,第二就是反猶。當年俄國被中國按在地上把臉來回摩擦,搶了俄國的西伯利亞,俄國也沒接受猶太人的資本扶持,沙皇寧願剝削自己的子民也不向猶太人低頭,可見歐洲對猶太人的牴觸。
......
當然在林宏看來這些都不是最注重的,中國乃至華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