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四十五章 掌控軍政
鄭玄急問道:「此究竟是如何回事?速速道來?」
一名自稱是功曹的吏員有些惶亂的拱手拜道:「國相、康成先生,前日夜間,北海王與太傅在王宮之中飲酒作樂,宴後不久,於半夜之中突然暴死。經太傅於昨日徹查,發現北海王乃是中毒身亡的,這才認定北海王死於行刺。只是行刺者是誰?又是因何而刺?卻是不得而知了。」
「太傅聞知國相將至,於是命我等暫封口風,待國相上任之後再行說出。然我等乃是國相的屬官,自然不肯聽從太傅之命,於是齊齊前來郡界相迎,並將此事報與國相知曉。」
鄭玄嘆息一聲,看了看何白,又搖了搖頭。北海王被刺,目前身在任上的太傅責任最大。然而何白這北海相此時還未入境到任,自然是無責的。只是這太傅卻不想一人擔責,想拉著何白一起頂罪。這是官場之上有罪的人想拖人下水分擔罪責的陰招罷了,似鄭玄這等老實學究實在看不慣。
然而同樣有連帶罪責的國中大小吏員們,卻選擇到邊境攔住何白,把事情的真相說出。希望能夠憑藉此功,得到新任北海相何白的庇護,最差也要保住自身的性命才成。
北海王這一國之主被刺,無論是在哪裡,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就算是捅到朝中董卓那裡,也是要震動一下的。加上北海王目前無後繼任國王之位,就有可能是除去北海一國,恢復北海郡治的大事了。
何白初臨青州,對地方上的環境尚不熟悉,對國中之事也一無所知,想急也是急之不得的。與鄭玄商議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在邊境停下,先撇清罪責再說,派人上報青州刺史知道之後,再入境收拾局面。
青州西北接冀州,西面接兗州,西南面接徐州,東邊、南面、北面則都是大海,是後世山東省北面的半島地形。州內下轄共有六個郡,由東往西,依次是:東萊、北海、齊國、樂安、濟南和平原。
相比別的州,青州有個特點,那就是下轄的郡國只有東萊一郡,而其他郡國都是封國。今世有何白的亂入,如今東萊郡也成封國了。也就是說青州一州無郡全部是國。
北海王傳承於光武之兄子劉興,齊王傳承於光武之兄子劉章,這兩個諸侯國都是傳承較久的。濟南王劉贇是靈帝的堂侄,屬於新封之王。平原王劉石則在黃巾之亂時已沒於亂中,樂安王又早就改封為清河王,因此這兩國雖然稱國,但是無主,與郡略同。
如今北海王又死的話,那青州就有三個國無主了。這其實對朝庭來說是件好事,因為稅收可以大增,就是日後的皇帝長大成人有了兒子,也有地方好封國不是。
青州刺史部在齊國的臨淄,距離北海國劇縣極近,就是兩百里的路程。距離何白之處,也只是四百里的路程,快馬加鞭只需三日便就一個來回了。
青州刺史聞知北海王被刺的消息,也是大吃一驚,這可是東漢建國以來多年都沒有發生之事。因為東漢藩王雖然自由,但本身不掌什麼大權,自有朝庭所派的國相與中尉掌管國中的軍政大權。他們只是一介富貴的閒王罷了,誰會有心思去刺殺他們。
青州刺史當即令人前往北海國擒捉意圖推卸責任的北海王太傅,以及中尉、長史。並派出專人探查案件的整個經過結果,又請何白入境收拾混亂的局面,自去上報朝庭北海王慘死之事了。
等何白進入到北海國郡治劇縣之時,國中的所有權力者全部一掃而空,唯有何白一人獨大,何白此時就等於一國之主了。何白於是首發一條國相令,上書寫道:既來舊齊故地,當施排斥濫竽充數之政。凡自覺不能勝本職者,與在職有違法犯罪之行者,提前辭職他往,可以不究。如戀棧不去者,當受真金火練之試。
此令一出,加上有北海王被刺的連帶責任在身,能逃過一命便好,於是郡中吏員紛紛辭職,只有將將十分之一老實幹練的吏員留了下來。何白請張昭試用之後,全部留了下來,用為助力。
何白初來北海,需要得到北海士人的支持,加之自已麾下又沒有太好的良才,於是請鄭玄暫為國內的顧問中正官,為自已推薦人才、參議政事。鄭玄於是以管寧、邴原道德高尚,彭璆為人方正,孫邵、王脩處事幹練有忠義之心,是儀智謀深遠等數人相薦。
何白大喜,這幾人除了彭璆之外,基本都是在三國演義中有提名或出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