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風雲變 第七十八章 袁紹的怒火_頁2
更新:08-10 23:48 作者:華言曰夸 分類:軍事小說
袁紹的兵力趕出幽州,然後趁機消滅劉虞的餘孽,重新占領幽州,外結好趙雲,這樣事情還有大有可為啊」
嚴綱說:「主公,這些天您就躲在易京樓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現在軍心渙散,人心不齊,如果再不做點什麼,我們真就完了。」
單經說:「主公啊,您當初建築易京樓,就是想看清天下局勢,固守易京,然後再考慮進退。現在袁紹自己找死,就怪得不得我們了,局勢也已經明朗,如果袁紹滅了趙雲,我們還有翻盤的機會嗎?」
田楷說:「主公如果不想親自冒險,就給我一萬兵馬,我丟了青州,請主公讓我待罪立功,擊退袁紹,如果不成,甘願死罪。」
公孫瓚,是個猛人,一個猛人,往往喜歡有骨氣的人,而又骨氣的人,一般都不是小人。
公孫瓚說:「我意已決,傾盡兵馬,全力出擊,進攻袁紹。董別駕才思敏捷,暢銷軍事,又曾在袁紹手下效命過,了解冀州軍,就請董別駕暫且留在幽州,教瓚如何破敵。此戰結束後,瓚必定重謝董別駕和趙驃騎。」公孫瓚也是長記性了,被袁紹耍了一次之後,明白了,和別人約定盟約什麼的,要記得留個人質,防止對方不認賬。
董昭作揖:「敢不從命。」
雖然趙風嘴上整天說袁紹不咋地,但是此時的他很強大的。就連曹操也說過:「袁紹有十萬兵馬的時候,曹操覺得要打敗袁紹怎麼也得二十萬。袁紹有二十萬兵馬的時候,要打敗他,也得二十萬,而袁紹有五十萬兵馬的時候,卻只需要十萬。當袁紹擁兵七十萬的時候,曹操只需要精兵七萬即可。」
這是一個很正確的判斷,應為兵不再多,在精。將不再勇,在謀。袁紹的兵馬越多,他的心就越驕傲,而驕兵必敗。
袁紹擁兵十萬時候,他很禮賢下士,聽取正確的意見,任用有才能的人,治軍嚴整,無論什麼都嚴陣以待,因為他輸不起。所以對付這樣的人,必須要有絕對的優勢,才能有足夠的把握取勝,更何況,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這樣的名氣和資源,往往可以創造奇蹟。
而袁紹擁兵二十萬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個人物,在天下諸侯之中,也能博一個不錯的位置,讓所有人都不敢小覷,自以為高人一等,不再對那些謀臣名士懷有尊敬之心,只是覺得他們是在給自己打工,自己給他們口飯吃,就得老老實實給自己幹活。這種情況下,是袁紹集團正常的運轉,雖然少了同心協力,卻仍然能各司其職。
等到了五十萬,袁紹放眼天下,也是一等一的霸主,地盤跨州連郡,稱霸一方。文臣武將,比比皆是,周遭的小諸侯都進貢稱臣,威震蠻夷,一般到了這種情況,就是****之心,日益驕固。陳兵利刃,問天下,而誰何。此時的袁紹不再信任自己部下,尤其是那些比他聰明的人,君臣關係,也從相互信賴,變成了相互提防。臣子之間,也會分幫立派,相互攻擊,做任何事情都要由內而外,既要防備外敵,又要防備黨派攻擊。無論是主子還是臣子,都是身心俱疲。
七十萬了,投江斷渚,摧枯拉朽,至少袁紹是這麼認為的。此時,無論是內鬥,還是外斗,都到了白熱化的境界,袁紹的兩個兒子分別組建勢力,在袁紹死前就分好財產。一個勁地想要吃掉對方,成為袁紹的法定繼承人,此時的戰爭已經不再是和敵人的加減法,而是石頭剪刀布的關係,你是石頭或者布,而對方就是剪刀,如果你選擇穩紮穩打,就想一塊石頭,向敵人緩緩移過去,雖然過程會有些長,但是成功的幾率會很大。而如果你想張開翅膀,一下子把對方給吃掉,那就危險了。
而此時的袁紹還處於第二個到第三個階段之間。
趙雲就不得不為自己擦汗了。
袁紹三路齊攻,總兵馬近十萬。而趙雲眼下能用之兵只有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