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_頁2
一項國家級的大工程。
但規範修史工作是唐朝的事情,漢朝還沒有完善這方面的制度。
陳暮自然不會允許歷史記載這麼持續混亂下去,於是在蘭台開設弘文史館,廣招學者,由太常主持整個修史計劃。
所以這就有了今年朝廷準備大張旗鼓修史的計劃。
不過蔡邕年歲已大,這個工作比較繁重,無法持續擔任,便由他精挑細選,選了學生阮瑀、欣賞的後輩徐幹、王璨等人為史館尚書,幫他完成修繕工作。
除了修史以外,陳暮還主持了整個國家典籍修繕、整合、編纂等工作。
就如同朱棣修的《永樂大典》一樣,他要把全天下的典籍收錄進大漢國家圖書館裡。
只是朱棣的《永樂大典》屬於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沒有任何確切的作用,放在倉庫里起灰。
而陳暮這麼做是因為董卓之亂對東漢的鴻都館、蘭台、辟雍館、東觀、石室、宣明、太學等藏書場地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需要重新恢復。
並且隨著造紙業的蓬勃發展,紙張廣泛傳播,原來幾乎所有藏書都是竹簡,現在也要全部謄錄到書頁上,編纂成冊,印刷成書。
將來這些書本會經過挑選,有些會變成課本,有些會變成學者研究用的典籍,還有些則成為豐富國家圖書館的一部分。
從這一點上來看,陳暮對目前大漢所有殘存的典籍重新進行修繕和清點工作,實際意義肯定要比朱棣做得更大。
要在大漢這樣一個封建社會提供開放的知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但好消息在於這些事情也許用不了他去管。
因為光今年修繕清點工作才開了個頭,僅僅簡單預估了一下,光初步的清點、分類、摘抄、謄錄、研經等工作,可能要持續數年之久。
然後將來還得大量校準、勘驗、選摘、印刷等,就像《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都用了數年到十餘年時間不等一樣。
像這樣的工作會用很久的時間,到那個時候也許陳暮在不在還不知道,只能說現在在做這項工作,未來算是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吧。
目前民間科學發展還是比較活躍,在物理學、數學、化學都在迅猛推進,而與此同時,今年年初,大漢朝廷正式啟用了公元紀年。
從前些年開始,朝中大臣對於劉備年號問題有過上書建議,詢問劉備是否要進行改元。
因為漢武帝到現在,自從年號創立,皇帝頻繁更換年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劉備得到上書之後,便詢問陳暮,要不要改元?
這件事讓陳暮想起來,必須要進行規制。
一是得確定一皇帝一年號制度,這樣方便百姓和百官記事。
二是要確定公元紀年,讓歷史更加清晰。
前者好說。
劉備聽聞以後最好確定一個年號一個皇帝制度,以此方便天下黎民百姓,便同意了陳暮的請求。
如此劉備在後世歷史上,也被稱為章武大帝。
而後者就比較麻煩。
因為確定公元紀年遠不是想像當中的那麼容易。
陳暮與算聖劉洪和他的學生徐岳一起多次研究曆法,重新改良完善「乾象曆」,試圖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年份。
但可惜的是劉洪年歲已高,在去年春天病逝,使得這件事一直拖著。
到今年年初才終於完善下來,於年中總算是頒布了新的曆法,確定了三百六十五天一年以及二十四小時和閏年等新概念。
曆法當然還是農曆,這畢竟是華夏幾千年文明以來的智慧結晶,像二十四節氣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公元紀年如何確定,就是幾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們要頭痛的問題。
這跟算法無關,跟歷史有關係。
後世西方的公元紀年,其實就是耶穌的生年為時間原點。
一戰和二戰由於西方掌握了工業革命的技術優勢,迅速積累原始資本,成為了世界霸主,因此全世界的人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他們的公元紀年。
但現在。
世界霸主是大漢。
耶穌在陳暮眼裡連個屁都不是,更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