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十九章 南陽之戰(1)_頁2
先打此地。不過撤兵的話,萬一敵人不再追擊怎麼辦?此戰是要奪取南陽,往後撤則一路敗退,再難取勝。」
陳暮看到諸葛亮似乎有所想法,便說道「孔明有什麼好主意?」
諸葛亮想了想道「荊州多年未有大規模戰亂,頗為穩定,劉表軍隊恐怕士氣和軍心以及精銳程度都不及我軍,我認為,可從棘陽退兵,我軍主力部署於南就,就在此地對劉表大軍迎頭痛擊。」
「那張繡襲擊我後方呢?」
陳群露出疑惑,迎頭痛擊沒問題,可南就位於宛城東南,張繡出兵渡過淯水,直奔他們後方,前後夾擊,我軍必敗呀。
諸葛亮指著地圖上位於南就鄉北面的河畔方向道「可於宛橋設伏,攔截張繡援軍。」
陳群搖搖頭「淯水並非只有一座橋樑,夕陽鄉也有一座,西鄂也有一座,南面的育陽還有一座,即便是把後方橋樑都毀掉,他們也完全可以從南面的橋樑過來。」
淯水其實就是後世南陽市的白河,算是一條中型河流,河面還是很寬,不過也有窄的地方,由於水流比較平緩,並不是什麼湍急難以造橋的河流,因此在沿河各鄉縣河面較窄處都有橋樑,可以容納大軍通行。
諸葛亮從容道「所以這就需要我軍主力儘快擊潰劉表軍隊,我們可以焚燒夕陽鄉、西鄂的橋樑,留下宛橋,令葉縣守軍南下蹲伏於橋對岸,敵人必然懷疑我軍在此設伏,於是只能南下從育陽過河,如此就會繞遠路,給予我們擊潰劉表軍隊爭取時間。」
陳暮摸著下頜山羊須,輕聲說道「孔明有沒有想過,若是劉表軍隊據守育陽,控制育陽橋樑之後,接應張繡軍隊過河,等合軍之後再北上與我們決戰該怎麼辦?」
「師君,我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在宛城外有探馬,一旦偵查到張繡南下,我們便大軍出擊,包圍育陽,截斷橋樑,令張繡不能渡河!」
諸葛亮拱手說道「如此即便是劉表據守育陽城池,我們攻不進去,也能從容撤退。」
「嗯。」
陳暮讚許地點點頭「攻守兼備,大善,就依孔明之計!」
淯水是從伏牛山中流淌出來,由北向南流淌,幾乎當中將整個南陽盆地分開。
谷駓 宛城在淯水西岸,陳暮則派武安國於同樣是位於淯水西岸,宛城以北的西鄂駐紮一萬精兵。
同時在南就鄉也駐紮了六千人,而棘陽則只有兩千先鋒部隊,並不是用來守城,僅僅只是占據戰略要地。
如果張繡來攻,武安國以一萬人據守西鄂綽綽有餘,東岸南就鄉的部隊就能從側面襲擊宛城,達到兩面夾擊的目的。
如果張繡選擇防守,陳暮便步步推進,依舊是兩面夾攻,他的軍隊會從宛橋過河,配合夕陽鄉一帶的張郃軍以及西鄂的武安國共同襲擊宛城。
陳暮的軍隊不懼野外作戰,先不提他麾下士兵大多都是百戰精銳,單說兩方各自兩萬人軍隊對壘,兩千玄甲重騎在許褚的帶領下側翼一個衝鋒就能把張繡的軍隊衝垮。
所以兩面夾擊,是為了把宛城包圍起來。不管張繡是攻是守,都難以逃過陳暮的圍堵。
但這其中也有變數。
這個變數自然是劉表派來的援軍。
有了第三方力量插足,那戰術打法自然也要跟著變。
陳群的意思是撤兵誘敵深入,然後讓趙雲來援,兵力得到增強後一舉將敵人擊敗。
但這個計策的弊端就是敵人不一定會傻乎乎地一路跟著你追到潁川。
出了南陽人家就不追了,那你這個計策就會顯得很尷尬。
而諸葛亮認為,劉表援軍來救宛城,順著淯水北上,不如乾脆在淯水河畔對來援的兵馬迎頭痛擊,一舉將劉表軍消滅。
為了拖延張繡過來支援的時間,燒毀後方橋樑,只留下一座宛橋,讓張繡疑心橋對岸有伏兵而不敢過來。
此時張繡要想過河,就必須走南面育陽橋樑,繞了一個大遠路,讓朝廷軍可以從容擊敗劉表。
不得不說,這個戰術是有可行性的。
因為劉表的部隊北上要想儘快支援張繡就只能走淯水。
否則要是走遠路從穰縣過安眾再從涅陽去宛城的話,除了淯水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