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謀伐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_頁2
也沒有帶太多,就那麼一萬多石,支持大軍十天足矣。
經過兩天的行軍,到第五天日入末黃昏初時,陰雲暗日暮靄朦朧中,一連下了數天的春雨突然停了,幾道久違的夕陽斜輝,透過厚厚的烏雲,映照在被雨水浸透的土地上。
在地平線的盡頭,紀靈騎在馬上,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那座陳國的治所陳縣,城池並不高大,像是沙砌的城堡一樣渺小,但誰都清楚,從遠處看做不了任何參照,要想查看實地情況,還得親自去觀望一番才行。
「傳令三軍,先停下歇息,我去找駐紮營地。」
等到抵達陳縣城外,離城池約四五里之地的時候,紀靈對自己的副將吩咐了一句,自己則帶領數十隨從,騎著馬匹登上了一處丘陵,四處翹望。
軍隊駐紮都是有講究的,一是要開闊,二是要有水源,三是要有森林,像孫堅趙雲的營地就駐紮在穎水河畔的開闊地帶,方便觀察敵情,可以砍伐樹木製造營地,同時還不會造成缺水,讓士兵不能生存的後果。
人不吃飯可以餓很多天,但不喝水的話,幾天就會死,除了馬謖以外,大部分古人都清楚得很。
陳縣最大的河流是狼湯渠,就是鴻溝。
此水自滎陽流入陳留,再東南至陳國入潁水,過郡四,行七百八十里,為楚河漢界之所在。
紀靈站在丘陵之上,借著傍晚一點夕陽的餘暉,正在尋找軍隊駐紮之所。
而此時此刻,陳縣的城樓之上,孫策正在眺望這邊。
從汝陽到陳縣的距離很近,如果是在後世,開車一個小時。但在此時,以每天五六十里的行軍速度,需要走兩天。
所以紀靈從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天,同時也是孫堅趙雲圍攻西華的第四天出發,一直到兩日之後,才在傍晚時分,堪堪抵達陳縣樓下,準備駐紮營地,明天就攻城。
但他們來的時候,沿途要過一些鄉亭村莊,這些鄉亭村莊不止有百姓,還有陳國各地的鄉三老,亭長等基層官員。百姓在附近活動,看到紀靈大軍往陳縣方向進發,自然會告訴鄉老亭長,鄉老亭長一邊帶領他們逃難的同時,也會派人向陳縣城中報信。
因此幾乎在紀靈到達城外的同時,孫策和劉寵駱俊,也已經得知了消息,動員起全城的兵馬,在城牆上戒嚴起來。
一般來說,古人行軍很難瞞得住,畢竟你就算想快點前進,不去劫掠沿途百姓,但凡鄉亭中有基層官員沒有叛變,騎上一匹馬想要報信還是沒問題。這使得幾乎是在紀靈抵達城外的時候,城中就已經做起了準備。
不過紀靈也並沒有直接進攻的打算,他行軍兩日,到城外的時候都已經天黑了,雖然從汝陽帶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一來天色太暗,對於夜盲症的士兵來說很艱難,二來士兵也比較疲憊。
所以他準備明日開打。
只是孫策卻不這麼認為,在晚霞的微風之中,借著陰雲散去後,傍晚夕陽的一點餘暉,遠遠地看到城外僅僅只是幾千先頭部隊,後方還有大批人馬正在趕來,敵人的隊形稍稍有些雜亂,並不是很整齊。
在越來越黑的夜幕下,還能看到先頭部隊已經正在緩緩地向著狼湯渠的河邊靠攏過去,顯然是打算在河邊安營紮寨。
「伯父,我看他們才剛剛抵達城外,應該是準備找一個地方駐紮。此時他們的士兵毫無戰心,如果我們趁著這個機會襲擊,他們必然不會想到,不如我帶兵出城一戰?」
看到這一幕,孫策忽然奇思妙想,出了主意。
駱俊連忙說道:「不可,敵人兵馬上萬,我們只有數千人,如何能與他們在城外鏖戰?還是據城死守,方才是上策。」
哪知道孫策的話非常對劉寵的胃口,對駱俊不滿道:「大丈夫敢為人先,連伯符尚未滿二十都有勇氣出城進攻,孝遠作為一地之長,怎麼能畏敵如虎呢?」
「不是畏懼,是伯符之言,乃小兒之見。祖榮也是當年提刀上馬,在陳國死戰黃巾的沙場宿將,也該明白敵眾我寡,守城才是正道吧。」
駱俊堅決不同意。
劉寵想了想,說道:「不若派千人去試試,如果敵人指揮有當,我們就不強求。如果敵人亂了陣腳,則趁勢猛攻。反正天色馬上就要暗下來了,就算奇襲不成,想要撤回來還是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