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兩岸三代情 第四十六章 棚戶區里仰望天空的男孩_頁2
更新:04-07 08:40 作者:滄桑是種美 分類:其他小說
人齊高的位置全部貼滿了。兩旁的建築是典型的上來老式閣樓,不少閣樓的樓頂的磚瓦都已經破碎。像是有點民國那個年代的味道,頭上的電線杆子上還交錯著各種私拉的線路,讓整個街景看起來和遠處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像當年阿睿從浦西看浦東一樣,一個繁花似錦,一個破落滄桑。
現在這裡的街道和不遠處的高樓也有那樣的感覺,只是唯獨不同的是,生活這片棚戶區的人們似乎感覺沒有那麼明顯,照舊過著原本的小日子。
巷子裡來來往往的人,時而相互熱情的打著招呼,孩子們在小街上玩耍,這種生活的氣息,比起遠處的高樓卻又讓阿睿多了一份親切。
城市的發展越來讓這種群居模式的鄰里關係,漸漸的變得單薄,阿睿住進山姆的那個小區就是如此。越是高級的社區,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越少,私密,隱私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再是這種群居的建築里,大家每天每天開門見山,當然主要還有很多共有的公共區域,是必須讓大家互動的。
但是樓宇代替棚戶區似乎是現在社會發展的必然的趨勢,或許有一天,社會發展到一定的地步,說不定又會追溯這樣的群落生活,但是不會是現在。
現在的人就像是阿睿出生的西北一樣,能夠住進高樓里,有著窗明几淨的空間,都成了大家熱衷的生活嚮往。
改革開放以後,短短的十幾年,國家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住房這種變化是人對基礎生活的不滿,追求的是更為舒適的生活空間,這個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剛需。
雖然老房子大家一起做飯,公用衛生間,甚至公用衛浴,這些都能加深彼此間人之間的聯繫,但是也會有矛盾,只不過被低頭不見抬頭見還要一起生活過日子的長久給打敗了,誰都不想日日夜夜和不開心憋著勁,所以大多數時間都希望得到是種相對和諧的氛圍,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就促成了很多鄰里,變的和家人一般的關係。
而且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凡有能力,誰不想有獨立的衛生間,浴室,廚房!
山姆拿著一張簡圖在和阿睿比劃著這一地塊的規劃,阿睿認真的聽著,時不時的確認大概的方位。
而這個時候,阿睿抬眼望去,在他西北角的樓頂上,一個閣樓的小窗打開著。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子穿的很樸素,燈芯絨的黃色外套,洗的有點發白,就在這樣的不算暖和的天,坐在樓頂,一個人怔怔的望著遠處的陸家嘴那塊的高樓大廈,出神的望著,一動不動。
阿睿出來的時候,因為想了解地貌,專門帶著相機,不自覺的,阿睿掏出了相機,在喧鬧的小街里,抬手將這一幕拍了下來。
男孩的側面看起來很有稜角,眼神里透漏著渴望,透漏著希望,阿睿不知道他在思考什麼。但是從他的眼神里阿睿似乎明白了什麼,那是一種仰望幸福憧憬的感覺。
人要有希望,活著才會才有意義,不管這個希望是否能夠完成,但是只要心裡有夢,就都有可能實現的機會。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