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45章 孟州李迪_頁2
起,前往孟州。
一路沿著黃河南岸而行,直到孤泊渡。
黃河在孤柏嶺前擺了一下,留下了一個小河灣,東接飛龍頂,西連虎牢關,是附近河段水流最平緩的地方,也是千百年來連接黃河兩岸的古渡口。三門上游的風陵渡,白波下游的孤柏渡,同是黃河中游著名的渡口。在這中間的河道,黃河兩岸高山夾立,可稱為天險,輕易找不到過河的地方。
下了馬,站在渡口的河灘上,看看周圍,徐平對李參道:「這裡之所以起名為孤柏,據傳是渡口有一株大柏樹,漢高祖在樹下避過雨,唐太宗也在樹下避過雨,因為這一棵參天的古柏樹,這渡口便稱為孤柏渡。岑參曾有詩:『孤舟向廣武,一鳥歸成皋。』那個年月孤柏蔭雨可是『汜水十景』。滄海桑田,現如今渡口兩岸哪裡有古柏的影子?黃河自陝西路三門以下,凡是水流平緩的地方,無不淤積,百十年間便就面目全非。」
李參道:「今天艷陽高照,我們也不需要避雨,沒了古柏樹也不打緊。」
徐平笑了笑,點了點頭。
黃河自陝州以下,便就進入了群山峽谷之中,一直到河南府的河清縣,也即是白波鎮所在的地方,河道才重新變得開闊起來。這一段河道,上起陝州三門,下至白波,因為河道特別艱險,朝廷特別設置了三門白波發運使管理。在徐平前世,這一段黃河就是個大水庫,對下游進行調水調沙。
由於要在黃河灘頭修運河,徐平對黃河的水文歷史了解了一些。自漢至唐,是黃河比較安穩的日子。上游雍州涼州水草豐茂,河水裡的泥沙不多。下游的黃河古河道也還沒有淤積,雖然也是三年一決口,但近千間大的水災不多。到了晚唐五代,由於戰亂,關中殘破,上游的植被也因為多年採伐被破壞,加上氣候變化,水裡的泥沙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五代時期黃河下游正是藩鎮割據最厲害的地方,缺乏對黃河的整治,此後便水災多發。
此時積弊已深,想讓黃河安穩下來已經極為困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平兼著提舉京西路的河渠,對水患不能不操心,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對黃河進行統一治理。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局部整治。
過了孤柏渡,先到溫縣,驛館裡過了一夜,第二天傍晚便就到了孟州城外。
此次到孟州,徐平是履行自己轉運使的職責,巡查地方。按規矩,必須住在城外的驛館裡,而且城中的官員不得出來迎接,更加不能宴請之類。
在驛館裡安頓下來,徐平派了公吏,準備了一應文書,隨著李參進城,去見知州李迪。
臨走的時候,徐平對李參道:「你進城見過了李相公,帶著相關文書到驛館裡來,特別今年的閏年簿。查看賬籍自有屬下的公吏去做,我有事情與你談。」
李參知道是要說五等戶的事情,應了諾,帶了公吏進城去了。
孟州官衙,李迪看了徐平派來的公吏送上的文書,安排錄事參軍和簽判各自準備,把李參叫住,對他道:「通判,這次到河陰,陳相公有沒有為難你?」
「回相公,陳相公那裡只是公事公辦,倒是沒有多餘的話。」
李迪點頭:「這樣最好,河道是在我們孟州境內,你心裡要有主意,不要由著陳堯佐亂來。惹出了事情,麻煩是我們擔著,功勞倒是他得。」
李參恭聲答道:「相公放心,下官理會。」
李迪任宰相的時候曾被呂夷簡排擠,陳堯佐又是呂夷簡一黨,兩人素來不對付,李參心裡知道,只得小心應付。兩位都是元老重臣,哪一頭都不敢得罪了。
問了李參在河陰的情況,李迪又道:「你與徐平一起到孟州,他現在是轉運使,查我們來了,路上有沒有什麼話對你說?」
李參道:「也沒什麼,只是都漕路上一直問黃河這兩年的水情,對水患比較憂心。」
李迪哼了一聲:「他管得倒寬,黃河發水,又淹不到京西路,擔心什麼。還有其他的沒有?他一上任就搞出這麼多事來,不會只想著治水吧。」
「都漕是怕洛河分流入汴河,進入黃河的水量不足,導致泥沙淤積,在廣武山以上引起水患。洛河水導入汴河,確實是有些隱患。至於其他的事情,都漕問的還是五等戶制,催著下官把如何分戶等的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