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 第七百七十九章 四夷舍_頁2
多地方的認同,總是一件好事,對朝廷威信大有裨益。
一旁的諸葛誕也揖道:「洛水南岸的四夷舍,已修建完成。臣請將邪馬台使者、安頓到四夷舍,以待陛下召見。」
只要大臣們的方案、沒有明顯的問題,秦亮一般都不會反對。畢竟繁多的政務,還得靠大臣們處理,秦亮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他當即回應道:「就這麼辦罷。」
修建四夷舍、也是大臣們主張的,秦亮沒有反對而已。
城南洛水上有一道浮橋、名曰永橋。高平陵事変時,司馬懿派兵防守的就是那道浮橋,把曹爽的人馬給擋在了南岸。永橋南邊是一處河灣地,那裡本來有個市集、名曰永橋市。
朝臣設計修建四夷舍,便位於洛水之南;先把永橋市給南遷了,接著建造四夷舍在永橋市南側。
而在原先的河灣地騰出來、挖了一條短運河,這個地形能縮短河道的距離;運河上又修建了一道拱橋。因為洛水太寬,直接建造拱橋的想法行不通。
這樣一來,洛水上的船隻、便不必再繞行北面的陽渠,可以直接沿洛水東西連通!船隻行至永橋附近,便進入那段運河;運河的拱橋下方可行船,浮橋卻不行。
晉朝官員非得把四夷舍修到洛水南岸,還是因為不太信任外人。諸夏好像都是天生的保守主義者,從上到下概莫如此,既想與更多的異族來往,又很有防備心、很難真正接受外人,春秋時期就有非我族類的言論。
還有一些外邦人來了洛陽賴著不走,朝廷會為使節提供食宿、但不想長期養著一幫賴皮客人;便專門在四夷舍對面、修建了四夷里,讓那些人暫且住在里坊內,自己想辦法生存,待錢財花完、就不得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