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 第四百一十六章 冬季薄冰_頁2
郭淮微微笑了一下,說道:「如果姜維是夏秋季節來,我便會贊同玄伯的看法。」
郭淮卻沒有解釋,讓陳泰自己去琢磨。
不過原因並不複雜。天水安南境內確實有很多麥田、粟田,一到成熟的時節,金黃色的麥浪便連綿成片;蜀軍若是在入境之後、沒遇到進攻,光是自己動手割麥,也比從漢中運糧要省事得多。
但這次姜維是冬天來的,他在天水安南什麼都撈不著,除非能攻破郡治重鎮。
陳泰也是去年才到雍州做官,對當地的熟悉程度、顯然不如郭淮,這也怪不得他。甚至於對蜀國諸將的了解,陳泰更比不上長期與蜀軍打交道的郭淮。
郭淮覺得,姜維應該不是那種、願意輕易去啃重鎮的人,雖然只要能打下來就作用巨大。姜維大概還是比較急功近利的一個人,他多半是想要消滅魏軍的兵力,而不是來攻城略地、占領什麼地方。
陳泰琢磨了一陣,沒有反駁。估計他也吃不准姜維究竟是什麼企圖、要走哪條路,加上郭淮是雍涼都督,在此地的權力最大,陳泰也就沒有過多爭辯。
無論如何,兩人也算是有一些共識,便是都否定了王經的見解。什麼賊軍兵分三路、全面來襲,根本不可能!
王經來西線的時間最晚,大概更不熟悉情況。蜀軍占據漢中地區,包括漢中、武都、陰平三郡之後,要北伐確實有很多條路,魏國只能分兵把守;王經面對這麼長的戰線,估摸著還有點迷糊。
王經提出的建議是,他從安南郡出發,率隴右軍一部去石營防備蜀軍;陳倉方向的關中軍,則去天水郡上邽,在祁山對敵;然後下令駐紮在金城(蘭州)的涼州軍一部南下,去洮西抵擋蜀軍西路。分兵把守,各路阻敵,把賊軍拒之境外!
因為這個主張,王經的奏報才寫得那麼厚。
這時郭淮隨手把竹卷丟在在地上,就好像是隨手扔一件廢棄物似的。
陳泰把郭淮的小動作看在眼裡,目光從地上的竹卷上掃過,問道:「都督欲作何部署?」
郭淮指著布帛上的圖,一指準確地按在了狄道的位置,「王彥緯離得最近,叫他率軍先去狄道守城。再派快馬傳令,金城的涼州軍一部南下增援。我們則率大軍,沿渭水西進,到達狄道後與姜維決戰!」
陳泰竟然說道:「王彥緯靠得住嗎?」
這句話把郭淮給問住了,一下子郭淮還不知道陳泰是什麼意思。
陳泰那好友傅嘏、可是做過衛將軍長史的人,而且據說在衛將軍朝堂遇刺時,傅嘏奮不顧身……而王經是衛將軍的同鄉,都是冀州人,他能被重新啟用為郡守,便是衛將軍從中幫了忙。
郭淮這樣的老油條,當然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陳泰在試探自己?
郭淮遂道:「年初蜀軍肆虐隴右,王彥緯守南安郡還算中規中矩,因此朝廷還給他加了破虜將軍號。我看他守城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以前他不是還做過江夏郡守?必不是第一次帶兵打仗。」
陳泰又道:「我在洛陽與彥緯打過交道,此人自視清高,能耐卻不太行。」
郭淮立刻巧妙地回應道:「總比隴西郡守胡奮靠得住。」
陳泰聽到這裡怔了一下,他的神情看起來……便好像此時才恍然大悟,郭淮講得是立場上的可靠、而不是在談軍事!
弄得郭淮也有點迷糊了,難道剛才兩人真的是在各說各的、雞同鴨講?
郭淮談的胡奮,便是徐州刺史胡遵之子。司馬懿敗亡之後,胡奮本來已經回涼州老家賦閒了。
但後來他爹胡遵追隨揚州都督王飛梟打東關,奮勇殺敵十分賣力。雖然東關沒打贏,但朝廷的人覺得胡遵挺可靠,正好石苞跑路吳國之後、徐州刺史空缺,胡遵便因深厚的資歷、功勳而補了徐州刺史的官位。
既然司馬懿的勢力已經樹倒猢猻散,胡遵也重新做了刺史,他兒子胡奮便又被啟用,去隴西郡當太守。
然而這個胡奮以前的立場是有問題的,司馬懿在外帶兵時、胡奮曾經以平民的身份服侍過司馬懿,深得司馬懿讚賞。所以郭淮才有那麼一句話「總比胡奮靠得住」。
其實郭淮自己以前也與司馬懿的關係不淺,但他不一樣,他同時又是王家的姻親;胡奮卻與勤王